改善用户体验注重前期引导 SNS网站秘籍

核心提示:SNS网站多如牛毛,如何让用户选择自己的网站呢?细节,细节永远很重要。有时候就是因为让用户多点击了几下,浪费了精力,就永远失去了这个用户…… 一、邀请好友登陆页设置 当我们前期做的推广能够吸引用户来访问网站的时候,展示给用户的第一个页面,我们将其称为登陆页。既然是用户访问网站的第一个页面,那么它使用户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印象,是否能够激发用户有足够的兴趣浏览或者注册到网站中来,都将起到决定性

Asp.net中创建类似Google自动感应的输入文本框实例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软件系统已成为趋势,用户对B/S模式的系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体现在人机交互的用户体验上.本文讲解在ASP.NET技术下实现输入文本框自动感应的例子.大家都使用过Google搜索,当您搜索电子相关时,下面将自动感应出相关的结果,如电子地图电子书等,如下图所示: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auto complete text box,你可以查看google suggest,

设计产品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可用性一度是产品设计的很重要的原则,尤其在西方国家,颇受重视。近十年来,另一个词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迅速风靡世界尤其是互联网业和电子消费品业界,大有盖过可用性之势。在很多人眼中,可用性似乎约等于用户体验,常把两个词混用起来。殊不知,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虽有交叉重叠,但区别也是明显的。 可用性(Usability,又可译为易用性)简单的说,就是easy to use,按照国际

如果将用户体验置于全局位置那么谁的意见真正起作用

在人机交互2007的大会上,我聚集了6位具有高级用户体验管理职位人士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那些人们虽然来自不同公司,但都将“用户体验”置于一个具有全局影响的位置。正如在探讨中所发现的(见“因此,谁的意见真正起作用?”),在一个公司中适应并不意味着对另外一个公司仍然适用。 “目前用户体验没有自己的预算或可以支配的金钱。我们不断地与产品管理层不相一致的优先级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力把提供“令人愉快”的用户

请看大师们如何设计人性化的网页登录界面

登陆界面.几乎任何系统都有登陆界面,无论是C/S还是B/S系统,就象进入大厦或楼层的门一样,登陆界面是系统给用户的第一扇门,如何让用户对这扇门有好的体验?请看大师们如何设计人性化的网页登录界面! 一、登录界面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1、“注册”“找回密码”等这些个非“登录”任务本身的嫡亲应该安排在那里?   我的观点:首先一定要明确“严格来说他们并不属于这个任务”。   放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

权威教室:如何收集用户体验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了如何量化用户体验,那么我们又改如何收集用户体验呢?收集正确信息提出了一个接近的相关问题:一旦我们知道如何从一个用户那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如何确信还未从完全不代表市场中其他人的用户那里得到所有的信息?当你计划收集用户体验时要考虑两件事情:决定你应当从哪一个用户那里搜寻信息;决定你如何从一个用户那里得到信息。 这种巨大的诱惑就是要花费非常多的信息预算用于研究众多用户,我们是被迫以

Web2.0网站如何设计UE/UI的设计

这些天总有些负责网站界面的设计人员找我咨询,怎么做用户访谈才感觉不像聊天,怎么样让用户参与到设计中来,得到更多的意见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还可以或不错之类的评语,原型的改进花费时间总是太长怎么能缩短,设计的时候没什么把握,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想对此在msn上做的指导大量重复,需要在这里做一些入门级的解释了。。应该是局限于web2.0的网站的,只不过在web2.0的圈子里面,大家普遍比较重视用户体验,界面

请看国外对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职责要求

user experience design,国外叫UXD,国内也简称UE设计。我们来分析一则国外的UE设计师招聘要求,看看你还需要欠缺什么吧: 我们正在寻找一名高级用户体验设计师加入我们的产品设计团队。We are looking for someone to join our growing Product Design group as a sr.user experience design

注意避免网站最令人讨厌的几个用户体验

疯狂分页:一篇文章切割成N段,每一小段就是一页,特别是图片类的,甚至一张图片一个网页,不仅造成带宽浪费,而且浏览起来非常的不爽,通常浏览前几张就关闭了事。这其实是片面追求网站PV流量,或者编辑为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带来的恶果。 疯狂开新窗口:也许中国人喜欢打开新窗口浏览网页,但并不是网站上的所有网页都要用新窗口打开,最讨厌的就是看一个网页的内容,结果打开几十个窗口,象牛皮癣一样贴满整个窗口。这个强迫

用户体验的3个基本关键点是什么

第一,从用户心理来说,访问互联网和读书看报不一样,互联网信息量太多,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快,使得个体在上网时,相比使用传统媒体,内心普遍存在焦虑或潜在焦虑。在此大背景下,如果网站不但没有缓解焦虑,反而让他们在焦虑之上,更受挫折,显然糟糕;第二,从媒介特性来看,个体通过互联网和传统媒体比较,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传统媒体,我们获得信息是信息的本身,得到“是什么”的一个体验;而互联网上,我们看到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