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谨防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腐败

    在越来越多的人谈论企业信息化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时,许多心存美好愿望而又想法单纯的人依然用技术或管理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在诸多失败的案例中,殊不知其中还存在不少"猫腻"。《天极网》E企业栏目中《千万元工程的陨落:ERP实施亲历记》用作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因体制和利益而导致项目失败的真实故事,刊登在《CEO&CIO通讯》上《阿D的故事》的主人公目睹了自己一心梦想构建的企业数字神经系统沦落为权力和金钱交易的牺牲品而黯然离去。这些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在觥筹交错、酒杯叮当声中就顺顺当当过关了,慷国家之慨,饱私囊之实,你好我好大家好,而至于应用得如何却绝少有人问津了。有人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形象地称为修筑"信息高速公路",而这种"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腐败比一般的建筑工程中腐败行为更令人痛心和义愤。


  实践证明,企业信息化即使有好的技术和管理,也并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何况其中掺杂进一些个人私利因素的"关系集成"呢?信息化单靠多花钱是买不来的。这与企业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和业务流程等软环境是分不开的。也正因如此,一些企业搞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买了一堆高昂的硬件设备,摆摆"花架子"而已,自然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成为令人深恶痛绝的"花瓶工程"。久而久之闲置的设备只不过变成一堆"废铜烂铁",而更大的危害是挫伤了大家信息化的热情,使人们对信息化敬而远之了。


  正如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指出的那样,"少数不具备承建信息系统工程能力的单位甚至个人,搅乱市场秩序,破坏"游戏规划",通过各种各样关系,采用不正当手段,拿到了项目,却不能完成这些项目,给国家和用户部门都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诸如綦江虹桥一类的因工程质量发生的问题进行了严厉查处。但是这种发生在信息系统集成上的问题却难以定性。系统集成项目即使搞砸了,毕竟在一般人眼里,这是莫测高深的高科技,没人会去较真。借用2001年11月3日的《焦点访谈》中对广东的一起发生在修筑高速公路上的腐败案件所作的评论,"有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分析,说在盖楼上,如果你偷工减料的话,这楼可能会倒,建桥上偷工减料,桥可能会塌,惟有修路上偷工减料,可以做得不显山不显水,几十上百里公路倒是哪段真出了问题,还可以重修。"公路建设尚且如此,"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的"灰色交易"更是不显山不显水了。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却是各不相同的。取得信息化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所必需的,也有对合作方有较高的要求。


  ·企业一把手不仅全力支持,而且对信息化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信息化的战略眼光。


  ·要有一个CIO,他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对企业内部业务相当熟悉且善于沟通协调不同部门的意见,具有较高的战术领导艺术的复合型人才。


  ·要有一支优秀的跨部门的实施团队。


  ·要有规范的业务流程,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员工队伍素质较高。


  ·要有一家具有诚信原则的系统集成商来承建项目,它不仅是优秀的,具有良好信誉、实力和丰富的经验,而且具有高度的品牌意识。


  以上每一条都可以说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样,企业信息化才能够扎实有效的开展,而不至于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