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物:南国农简介

    南国农,男,江西清江人,民盟盟员,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国农教授1920年9月16日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1948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获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后,于1950年7月响应祖国号召回国,积极投身支援大西北建设。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国农先生在西北师范学院任教期间,提倡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开展了电化教育的教学活动。1978年,我国电教重新起步,极大地鼓舞了南国农先生的工作热情。1979年,南国农先生在新编(教育学)一书中,首次撰写与加入“电化教育”一章。同年在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了全国电化教育研讨班。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担任主编,该杂志现已成为国家级学术刊物、全国教育类核心刊物。1983年—1990年,他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或组织编写出版了高师电化教育公共课教材《电化教育学》、中师电化教育公共课教材《电化教育基础》,以及电化教育专业用教材:《电化教育导论》、《幻灯投影教学》、《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电教摄影》、《电教美术》、《教育电视系统》、《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育传播学》、《电化教育管理》等,其中由他主编的《电化教育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电教理论与方法的专著。另外还担任主编,组织了“电化教育丛书”的编写,先后组织编写出版了《传媒·教育·现代化》、《学校电教用房的设计》、《传播理论》、《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法》、《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编写》、《小学数学幻灯教学法》、《激光视盘》、《电化教育实验》、《小学自然电化教学法》、《中国电化教育史》等。1990年《电化教育研究》创刊十周年之际,由他任主编出版了电化教育资料丛书:《电教理论与电教实验》、《电化教学法》、《电教教材的编制》、《卫星电视教育》、《电教方针政策和电教管理》等。1991年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南国农先生担任顾问工作。近年来,虽年事已高,但仍活跃在电教第一线,继续担任西北师大电教系名誉主任、教育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华南师大、南京师大、河北大学、陕西师大、东北师大、江西师大、云南师大等校的客座教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1996年至今还长期在教育部电教办樟木头培训中心(现更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华南师大培训中心)担任教学与指导实验研究的工作。
  我国电教重新起步后,亟需有正确思想和理论指导电教事业发展和电教学科建设,他深入研究了我国的电教实践活动,博采众长,提出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在我国电教开展遇到一些困难与阻力时,他坚持“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也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他认为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电化教育是教育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革命。在人类的教育史上产生了四次与媒体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革命,继专业教师的口头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之后,第四次就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与应用,使教育摆脱了“手工业方式”的束缚,走上了教育现代化的道路。
  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电教以人为本,它的主要对象是人,不是物。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这是南国农先生的一贯思想。他还提出了“大电教”的概念,大电教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系统,它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普通学校电教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构成了新型教育形式,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将会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国农先生为推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电教理论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和关注电化教育实验。他积极参与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几个全国范围的电教实验,如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育优化实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等,他全面总结了实验的经验与规律,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要求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用三种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所谓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有:四种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学习时空观;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种教育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一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三种传播理论:拉斯威尔“5W”理论、施拉姆的双向传播理论、贝罗的SMCR理论。使用三种技术是指:现代媒传技术、现代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
  南国农先生通过多年的电教实践与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以研究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的电教理论体系(见图)。它由七论组成,即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在这七论中,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是核心,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
  南国农先生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他不断学习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教育规律,对电化教育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关于电化教育的观点与论述是丰富与多方面的,点滴综述,远不能概括他关于电化教育的全部思想。值得庆幸的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论文集》里汇编了他的主要论文,读者可从中去体会、去理解。
  南国农先生为发展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艰苦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我们要学习他的创业和敬业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继续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学科建设搞好,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