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知识讲解

本文简略介绍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知识,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DEM),大地数据库,数字正射影象数据库,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重力数据库等.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高程模型是空间型数据库。它是按照一定的格网间隔采集地面高程而建立的规则格网高程数据库,简称DEM。它可以利用已采集的矢量地貌要素(等高线、高程点)和部分水系要素作为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内插获得。也可以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直接从航空摄影影像采集。其中,陆地和岛屿上格网的值代表地面高程,海洋区域内的格网的值代表水深。

大地数据库:大地数据库是空间定位型关系数据库。它是将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平面、高程等大地测量控制数据,包括各类控制点(三角点、水准点、天文点、GPS点等)的点号、点名、坐标、高程等,经过编辑处理,建成的数据库。

数字正射影象数据库:正射影象数据库是空间型数据库。它是将航空影像扫描数据或航天遥感数据,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并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投影差改正,有时附之以主要居民地、地名、境界等矢量数据,建成的数据库。影像可以是全色、假彩色或真彩色。其比例尺系列与地形数据库相一致。

地形数据库:地形数据库是空间型的GIS数据库。它是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各类要素包括水系、境界、交通、居民地、地形、植被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层、按照标准分类编码,对各要素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及相互间空间关系等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建成的数据库。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国家级地形数据库的比例尺分为1:100万、1:25万和1:5万三级。省级地形数据库的比例尺分为1:25万、1:5万和1:1万三级。

地名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是空间定位型的关系数据库。它是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各类地名注记包括居民地、河流、湖泊、山脉、山峰、海洋、岛屿、沙漠、盆地、自然保护区等的名称,连同其汉语拼音及属性特征如类别、政区代码、归属、网格号、交通代码、高程、图幅号、图名、图版年度、更新日期、X坐标、Y坐标、经度、纬度等录入计算机建成的数据库。它与地形数据库之间通过技术接口码连接,可以相互访问。也可以作为单独的关系型数据库运行。

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是空间型数据库。它是将已经出版的地形图进行扫描,经过几何校正、色彩校正和编辑处理,建成的栅格数据库。

重力数据库:重力数据库是空间定位型关系数据库。它是将重力场测量数据连同相关数据经过编辑处理,建成的数据库,由重力子库、高程子库、平均高程子库、平均空间重力异常子库和地形改正子库等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