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定义与特征及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

专题地图又称特种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数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专题内容。图上突出表示的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有关特征。②地理基础。用以标明专题要素空间位置与地理背景的普通地图内容,主要有经纬网、水系、境界、居民地等。

一、专题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

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的制图领域宽广,凡具有空间属性的信息数据都可用其来表示。其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行业部门。

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

(1)地图内容主题化。专题地图突出表达了普通地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要素,有些专题地图的主题内容是普通地图中所没有的要素。

(2)主题要素特殊化。普通地图强调表达制图要素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强调表达主题要素的重要特征,且尽可能完善、详尽。

(3)地图功能多元化。专题地图不仅能象普通地图那样,表示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能反映制图对象的发展变化和动态规律。如动态地图(人口变化),预测地图(天气预报)等。

(4)表达形式多样化。一个国家的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往往都有规范的图式符号系统,但专题地图却由于制图内容的广泛,除个别专题地图外,大体上没有规定的符号系统,表示方法多种多样,地图符号可自己设计创新,因而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5)表示内容前瞻化。普通地图侧重客观地反映地表现实,而专题地图取材学科广泛,许多编图资料都由相关的科研成果、论文报告、研究资料、遥感图像等构成,能反映学科前沿信息及成果。

二、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

任何一幅专题地图基本上是由主题要素和底图要素两个层面构成,较复杂的专题地图则由两个以上的层面构成,即最主要的主题要素在第一层平面,次要主题要素在第二层面,更次要主题要素在第三层面,依次类推,底图要素则处底层平面。专题地图的层面太多会影响到地图的清晰性和图面感受效果;太少虽简单明了,但图面传输的信息量减少;只有主题要素而无底图要素的专题地图是不完整的专题地图。

主题要素是专题地图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是图面主体部分。主题要素表示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科学性。其表示方法将在下节论述。

底图要素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即主题要素是编制在底图上的。底图要素不仅是作为描绘主题要素的骨架,用来定向和确定相对位置;而且反映主题要素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制约的密切关系,起衬托主题作用。底图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数学精确性和地理相关性。普通地图是编制专题地图的基础,即普通地图常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底图要素包括经纬线网、方里网、水系、地势、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植被、重要的独立地物等,其中经纬线网、水系和居民地几乎是任何专题地图上都必须选择的底图要素。并非每幅专题地图的底图都包含所有的底图要素。如陕西省1:50万人口分布图,底图要素选取经纬线网、比例尺,主要河流、乡级以上居民地、主要交通线、县级境界线、重要独立地物等。

三、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

专题地图取材范围广泛、制图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不同的基本类型。

1. 按内容性质分类

专题地图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1)自然地图。反映制图区中的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称为自然地图。主要包括:地质图、地貌图、地势图、地球物理图、水文图、气象气候图、植被图、土壤图、动物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图)、天体图、月球图、火星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反映制图区中的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的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地图称为社会经济地图。主要包括:人口图、城镇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文化建设图、历史图、科技教育图、工业图、农业图、经济图等。

(3)其他专题地图。不宜直接划归自然或社会经济地图的,而用于专门用途的专题地图。主要包括:航海图、宇宙图、规划图、工程设计图、军用图、环境图、教学图、旅游图等。

2. 按内容结构形式分类

(1)分布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动物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土壤分布图等。

(2)区划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区域结构规律的地图。如农业区划图、经济区划图、气候区划图、自然区划图、土壤区划图等。

(3)类型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类型结构特征的地图。如地貌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地质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4)趋势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动态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地图。如人口发展趋势图、人口迁移趋势图、气候变化趋势图等。

(5)统计图。是指反映不同统计区制图对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内部组成及其发展变化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