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IS品牌:何时打入主战场?
- 知识体系
- 2005-08-05
- 181热度
- 0评论
导读 --- 在GIS技术广泛触及社会各个角落的时候,却依然很少有人知道GIS是什么。这或许就是GIS的悲哀。
在中国,GIS是一个尴尬的代表。它既不够水平、也无法完全垂直,长期徘徊在IT的门槛之外,即便偶尔游弋至警戒线上,也会被突如洪水般的唾沫星子唾弃得一文不名。
当然,ESRI是个例外。作为为数不多的、在国际IT圈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洋GIS品牌,在它来到中国的10几年里深耕细作、呕心沥血,为最大程度地使GIS作为一种独立形态而渐渐为国人接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国内GIS市场的培育上先行一步。
作为一个曾经无限寄语中国GIS产业的GIS人,没有理由不记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反观国内GIS厂商,有ESRI如此胸襟及战略眼光的则凤毛麟角。
长期以来,GIS处于IT领域内不被重视的边缘,用“偏锋”和“边缘性”来形容国内GIS产业是非常贴切的。国内众多GIS品牌各自为战、各怀鬼胎,缺乏战略眼光,缺少文化熏陶,管理高度偏低,用人缺乏理念支持。
这一切,导致了国内GIS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及IT领域的其他产业,甚至慢于其自身发展的应有速率。就现今国内GIS产业的发展阶段及意识形态,根本还处于理解概念并消化应用的初级层面。GIS产业的金矿,也频频被圈外人掘走。而国产GIS品牌们,却依然守着自己不值一提的毛利,苟延残喘,恪守着所谓的“传统”。
传统GIS赢利模型:由版权到服务
由出售软件版权过度至出售服务,使软件作为如同水、电一般的资源,是国际软件业的大势,作为以软件作为载体的GIS产业也不会例外。
以前我曾经提过ESRI的案例,ESRI已经意识到这一趋势,并开始大范围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其实ESRI在中国一直都是这样,从设立培训中心,到狠抓培训、培育市场(甚至是初等教育市场),就可以看出ESRI的战略路线还是很清晰的。
软件版权终将什么都不是,什么也不值,即便它暂时不被“服务趋势”取代,那么当它遇见ASP的时候一样会玩完。未来2700个亿的软件市场,几乎没有版权的份。SaaS在美国已经大行其道,服务才是软件的本质,因为软件是用来服务建设、服务社会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定义,GIS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GIS人在填写简历的时候应该注明自己属服务行业。软件业的其他领域亦然。
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版权显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此外还要陪葬无数的商务费用。我想这一点,国产GIS品牌的老板们应该是最清楚的,自己数数年终的利润就很清楚了。
在此,我甚至可以断言,年终利润可以支撑其下一年度整体规划扩张的国产GIS厂商,一定不足1%。当然国内已经有数千家GIS厂商,算得上品牌的估计不足10家。
前段时间与一个就职国内某GIS品牌市场总监的哥们聊天,称其公司已经将培训部门独立而成立单独的培训公司,财务上也与母公司划清界限。这个理念很好,甚至必然,搞培训、上服务就如同是开银行,将软件寄存于客户那里,然后捞取源源不断的服务费,这笔数字将远远高于挖空心思出售版权所得的寥寥利润。
这种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GIS产业的觉醒,而是客户的觉醒,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发现,没有哪个白痴还会为一张光盘花费数万RMB。现在中端ERP已经血拼到5万块了,再加上折扣估计就2到3万,但收取的IT咨询及实施费用则高达几十万到百万不等。
GIS也一样,别以为规划局和政府的人傻,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思维不转弯,早晚要玩完,除非你只玩10年。看看ESRI就行了,为什么还那么傻?
传统GIS转型互联网是出路
没有人会为一张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光盘买单,以后也不会有人为一套只能用来展示的垃圾工程叫好。没有“实用价值”的产品/项目,都将被统统唾弃。
在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作为一个国产GIS品牌的企业主,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带来的巨大商机的话,那么你就该下课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同一个产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发展曲线。在这个网络经济时代,没有任何产业可以逃脱“网络的诱惑”。
在LBS被电信运营商吵做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没有哪个国产GIS品牌为之动容,正因为这一疏忽导致自己被纳入了别人的框架中,成为了别人的旗子及利润工具。
我曾经窃以为互联网应该“GIS化”,但事实证明以国内GIS产业的领导高度,被“互联网化”已经是小人得志,得了便宜卖乖了。
再反观(3D)地图搜索服务市场,被兼并的兼并,被收购的收购,该滚蛋的滚蛋。
keyhole被高价买断,也算个不错的归宿。go2map卖了1个亿,正暗暗自喜。
51ditu忽然发现了自己的潜质,便开始频频与互联网巨头勾搭,不知道yahoo会不会买单,我估计不会。不过话说回来,相对于51ditu的眼光及创意来说,go2map显然要强出许多,否则也不会公关成功、功成身退了,虽然它现在只是sogou的一个技术补充而已。
本该圈内人吃的面包,现在都烧成了“胡椒粉”。
灵图的老板们现在也应该意识到了,如果51ditu能做起来,则其本身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出灵图其他部件的整体价值。如何更好地将GIS技术结合进互联网,是当务之急。
我想,一直试图淡化纯GIS、与go2map有着相似气质的灵图,应该不会再错过此次爆发的机会。做一家有互联网气质的GIS公司,总比做一个盲目扩张的土财主强得多。
将GIS技术定位于基础(背景),让更切合实际的应用走上前台,传统GIS转型互联网是必然的。
主战场或许就在不远的地方,至于能否进得去还要看自身意识、领导高度,奉劝国产GIS品牌:跟着ESRI走,跟着go2map走,否则即便进了战场也只能捞点剩下的破铜烂铁。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国产GIS品牌何时才能打进主战场?我也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