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高校专业介绍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一个多专业、多学科的学院,横跨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四个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个(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湖北省重点学科4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设置的5个本科专业有:地理信息系统(含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96人,教授32人,副教授33人,教授中有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多名教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数人担任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和其他国际和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多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个专业均可以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近5年来学院完成和承担国家、省部委科研项目115项;地方各级各类科研开发项目300多项;科研项目的层次涵盖了国家973、863、攻关项目等各类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横向项目呈级数增长态势,2006年的科研经费达1682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同时还获得国际地图杰出作品奖1项。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基础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地理信息系统》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从2006年起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类专业本硕连读研究生。前四年在本院学习,成绩合格获武汉大学本科文凭,第五年赴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学习,成绩合格获法国硕士学位。每年从本科新生中挑选约20名学生组成“中法资源环境班”,进行本硕连读培养。从2004年起学院与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ITC)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同时还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合作。学院建有全国一流的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为环境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土地信息工程实验室、地理实验室、地理信息实验室、数字地图制图实验室、图形图像输出室、网络中心机房、网络工作站、大型仪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