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高校专业介绍之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GIS高校专业
- 2009-04-25
- 42热度
- 0评论
学院简介:
1997年6月,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南京师范大学在原来地理系基础上组建地理科学学院,是当时国内高校第一家地理科学学院。2002年初学院组建了新的党政领导班子,由留美回国特聘教授林振山博士任院长,由原院长沙润教授任总支书记。学院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团结、稳定、充实、提高、发展。学院的发展思路是: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内部环境,以建设、培育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导,以建设学术梯队为根本,以提升科研条件为基础,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保障,脚踏实地地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地理系、旅游系、土地管理系、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系五个系,拥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自然地理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它们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学院还设有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它们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旅游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学院还设于有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1个省重点实验室。学院教职员106人,其中共有教授37名(博导25名),含中科院院士2名,特聘教授6名。副教授26名。在职教师54人获得博士学位,占全体教师比例的65%。50岁以下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4%的教师拥有一个非本校培养的学位,60%以上的教授具有在国外学习、进修、合作研究的经历。以“以学院发展大局为重、团结奉献、脚踏实地、勇于攻关、宽松、和谐、向上”为特征的浓厚的学院文化、高度的院校交流和广泛的学科融合是学院的三大特色与优势。
2004年学院招收本科生130人,硕士研究生101人,博士研究生35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达到1:1。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5月学校成立了“地图学与GIS”国家重点学科特区,同时还启动了两个由学院负责实施的国家十五“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它们分别是由林振山博士为项目法人的 “不同时空环境演变和生态建设(1300万)”和由闾国年博士为法人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900万)”。2003年全院获得1项海外联合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12篇SCI级学术论文;2004年全院获得7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负责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15项。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突破12篇。目前在研的“863”和“973”专题或二级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共34项,全院在研的科研项目总经费约2000万。
2002年汪永进教授在美国Science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沙润等5位教授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林振山教授、张鹰教授等人分别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王桥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闾国年教授等人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林振山教授负责的“环境演变与种群演化的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王建教授主持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和汤国安教授支持的《地理信息系统》两个课程都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2004年虚拟地理环境实验室入选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2006年17000平方米崭新的“地理科学楼”坐落在南京美丽的仙林校区,该楼设有5000平方米的虚拟地理环境开放实验室、3500平方米的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开放实验室、1500平方米的人文地理与旅游综合开放实验室、3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室和3000平方米的图书资料室。
目前,学院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迈进。新起点、新气象、兼容并蓄、团结拼搏,全院教职员工愿为我国地理科学这座雄伟的科学宫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