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地理信息科学院士 迈克尔·F·Goodchild教授

迈克尔·F·Goodchild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唯一的一位地理信息科学院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以下是关于迈克尔·F·Goodchild教授的一篇英文原文介绍: Michael F. Goodchild is Professor of Geogra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Chair

中国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创立者 刘路

刘路(原名:刘景丰) 男,汉族,1917年7月生,天津市宝坻县人。1939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45年毕业,1946年考取出国留学生。刘路教授是一位有影响的地质经济管理学家,是中国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创立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在地质部工作期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地质勘查劳动定额体系。 1947年至1949年5月曾任资源委员会东北电力局、台湾肥料公司会计课长、副管理师; 1949

地质学家邵克忠教授基本资料及学术成果

邵克忠 男,汉族,1923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博爱县。 邵克忠教授在培养地质人才中,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花甲之年仍带领师生到野外,进行教学和研究指导。事业上不断追求和拼搏,致力于教学改革,试用了“双语”教学法,深得师生的好评。他对师生特别是青年教师、研究生,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在业务学习上精益求精,耐心指教,受到师生的尊敬和爱戴。1986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 1948年毕业于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 苏伯苓教授

苏伯苓 女,蒙族,1937年4月出生于北京,九三学社成员。数十年来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出没于深山峡谷及工程现场,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及生产项目。 195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先后在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等单位从事工程地质教学与科研工

国家测绘局跨世纪人才 李清泉博士生导师

李清泉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系统”,“激光扫描数据的预处理与三维建模”,测绘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三维空间目标的实时获取与模型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动态GIS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项目“空间数据采集及软件开发与产业化”,以及横向科技合作项目等十余项。 李清泉 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副校长,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国家测绘局跨世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主任 庄大方博士

庄大方: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正在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国土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分析与数字地球相关理论技术预研究”项目;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方向性项目“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共享”的研究工作。 人物简介: 汉族,出生于1963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数据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特别

国土资源部环境地质开发专家 董兆祥教授

董兆祥教授目前在主持国土资源部环境地质开放实验室题为“地下水环境下的典型岩体结构高边坡稳定性动态预测量化方法研究”项目和“岩体斜坡稳定性三维动态预测的量化理论研究”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注重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俄罗斯著名学者约尔霍金联合,承担了国家外专局题为“工程建筑的勘察工作量与一监测标准”项目。他在不断完善已有研究成果使其广泛推广,以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董兆祥 男

资源与环境工程教学和科研专家 邵爱军博士

邵爱军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土壤水动力学》、《溶质运移理论》、《专门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资源与环境分析技术》等课程,以及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 邵爱军,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河北省武安县人,教授,博士后。 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于武汉水利电力大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40多年前,刘先林接过武汉测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也接到了这样一句祝福:“祝贺你,幸福的使者!”年轻的他听后很是纳闷。后来一琢磨没错儿:测绘总是发生在建设之先,什么地方发现矿藏了,什么时候要搬迁新居、修建公路桥梁了,搞测绘的人就拿着杆子、标尺赶到了,见到他们就意味着生活的改善,难怪会被老百姓认为是“幸福的使者”。 “把地球搬回家”,是他对“测绘”这个概念的简洁描述,也是他对测绘这项事业的毕生追求。